貓王鄭月波畫作 簡筆勾勒生靈之氣

當我們細看畫作上活靈活現的貓,簡單幾筆便將貓兒桀傲不馴的特色畫出來,相當吸引人,這就是愛貓、畫貓成精的鄭月波,畫作最大的特色。
鄭月波教授,曾在臺灣藝術大學任教多年,他的為人一向耿介,一絲不苟,晚年自臺北旅居美國後,與張大千先生為鄰,惺惺相惜,也結為莫逆至交,鄭月波的許多畫作,都與大千合作,畫上亦有大千的題款,因此受到許多人的矚目。
民吾同胞物吾與也 盡顯悲天憫人之心
說起鄭月波早年的求學經驗,1931年他在杭州國立藝專學習期間,曾經創作一副炭筆素描,名為「萬物皆吾與也」,以「民吾同胞,物吾與也」為創作發想,獲得當時美國動物保護組織「勞森基金會」國際美展的首獎,也成為中國美術學院在國際上獲得的首項殊榮,備受肯定。「民吾同胞,物吾與也」是北宋大儒張載的思維,張載以「為天地立心,為生民立命,為往聖繼絕學,為萬世開太平」四句格言流傳於世,依循著這樣的想法,也促使鄭月波在藝術創作時,流露了悲天憫人之氣,因而能展現出胸襟寬大的風範。
一生推展藝術不遺餘力的鄭月波,從西畫到國畫,從油畫到水墨,各種材質的使用均能得心應手,他以豐富的生活經驗,養成創作的沃土,使其繪畫盛放出美麗的花朵。


「隔紙畫」與「指畫」 開創藝術新境界
鄭月波在繪畫上的另一特殊表現,體現於「隔紙畫」與「指畫」兩項繪畫技巧。他一生所畫的各種作品,總是能結合東西方技法,以「虛實相生」的概念,重新闡釋水墨繪畫的表現,並因而擴大了水墨創作視野。
之所以將鄭月波譽為「貓王」,主要是因為他一生成功的起點,正是以動物為主要題材的水墨,也是他終身的藝術追求。他所畫的動物畫,其實並不依賴寫生,而是在長期觀察動物的習性之後,以深厚的西畫能力和設計構圖,奮筆疾寫而成,據曾經與鄭月波友好的朋友所述,他所畫的貓,往往只要幾分鐘,原本白色的畫紙上立顯生靈之氣,神形皆具,也得到張大千先生的盛讚。
鄭月波不拘泥於陳規,勇於創新探索,大膽嘗試各種技法與材料,甚至在他八十高齡之時,還出人意料地的推出一批需要極佳眼力的以新寫實工筆畫,讓人由衷佩服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