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木包銀鎏金駝車組

本件柏木包銀鎏金駝車組,造型生動,製作精湛,極具契丹遼式藝術風格。雙峰駱駝,毛髮細膩飄拂,神態矯健,昂首挺胸,神韻栩栩如生。馬鞍嵌金銀裝飾,車廂採拱形頂結構,單廂高輪設計,高輪長轅,轅前有橫木絡頭與擋,套用於駝頸拉行。形製嚴整,符合北方遊牧民族實用需求。
柏木雕刻本體,外覆鏨銀鎏金片,加工細膩華麗。前後車門鏨飾雙鳳展翅,姿態不一,各具風姿。頂蓋飾有菱格斜紋,車窗主體鏤鏨古錢套紋,餘部則以繁複花草和魚子紋細緻裝點。半圓頂蓋中央嵌以葫蘆形水晶,四角各飾水晶龍首,邊棱滿佈綠松石,裝飾華美,盡顯尊貴氣派。
車後以小罕架副棚,形似殿廊,可盤坐歇息或儲物,側翼開展。車身結構以片組拼裝,活動栓鈕可拆卸,見工匠之巧思匠心。整體風格奢華莊嚴,為契丹貴族專用之車乘,史載「青幰車」乃帝后及公主下嫁之禮,足徵其身份尊崇。本組駝車雖制式精簡,仍保留富麗工藝,當為日用便車,屬顯貴人士所有。
駝車的發明與他們的居住環境息息相關。契丹主要活動於內蒙古草原東部,草原荒野僻遠、河溪縱橫。在不同草場間遷徙又可能需要穿越沙漠,長途跋涉。契丹駝車車前以駝為駕畜,來面對這更惡劣的環境。駱駝和其他動物不一樣,特別耐飢耐渴,素有「沙漠之舟」的美稱。駱駝的駝峰裡貯存著脂肪,能夠連續四五天不進食;駱駝的耳朵裡有毛,還有雙重眼瞼和濃密的長睫毛,能阻擋風沙進入;駱駝的腳掌扁平,腳下有又厚又軟的肉墊,可以在草地、沙地上行走自如;所以,以駝為駕畜頗具優勢,應為契丹人結合自身生活環境而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