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一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卻大不同?–從吳冠中《紅梅》來淺談字畫收購評估標準。
作品和藝術家本人是密不可分的,所以評估一件作品的價值時,在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之外,還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創作者本身的價值。也因爲如此,如何瞭解藝術家的傳記,瞭解作品背後和創作者的鏈接,更是評估時非常必要的一部分。本文將透過吳冠中的紅梅,淺談書畫收購、藝術品收購,以及大部分古董收購時的評估標準。
這樣的評估方式,並非是現代化後才有的,而是在藝術史的開端就開始的傳統。喬爾喬·瓦薩里(Giorgio Vasari ,1511-1574)是西方第一位撰寫藝術史的人。他的《藝苑名人傳》裏詳細記載了文藝復興時期多位藝術家的生平,這些傳記也奠定了下個世紀的人評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品時的基調。
吳冠中《梅花》 2022香港蘇富比最盎然的色彩
吳冠中的《紅梅》完成於1973年,是吳冠中老師北京及京郊主題作品之一。本作在臺北預展時得到了熱議,這件作品如此燦爛,如此純粹,又與時下的早春季節互相呼應,令人心嚮往之。但是,除卻這件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,更可貴之處,是作品中清楚映現了吳冠中老師一生的寫照,也正因為如此,這件作品在近期的蘇富比當代藝術拍賣會上豔驚四座,以860萬美金(約2億臺幣)的價格成交,成爲該場次的最高價成交拍品
吳冠中來自江蘇宜興,自幼就在繪畫方面展現了過人的天賦。早年拜潘天壽為師學習水墨技法,後轉向西畫發展。他以全國繪畫第一名的成績得公費留法的機會,學成回國後潛心教學。他似乎本是嚮往安逸日子的人,與妻子相濡以沫,過得平淡幸福。可是歷史的變遷如洪流,每個人都在所難逃。文革爆發後,吳冠中被下放到河北農村勞動,直到1973年被轉調到北京,為政府建築作畫。
這樣一輩子拿畫筆,說著吳儂軟語的水鄉客,在年近花甲之年卻需要在陌生的土地裏嘗試農作;現在的我們幾乎很難想象吳冠中經歷了什麽。在他終於被調回北京,偶得假期,並且在近郊看到開得肆意怒放的梅花時,吳冠中在想什麽呢?我們相信,這一切的答案都在已經嵌入畫裏了。
有人說梅花是南枝北植,因此吳冠中拿梅花自擬。此說是否為真,我們已經難以考證,但我相信,這幅作品裏清晰向後人展示了吳冠中在劫後餘生之時,希望表達的璀璨生命力。
當我們在台灣收購字畫、收購藝術品時,我們在考量什麽?
瞭解這樣的故事後,您是否更瞭解這件作品爲什麽可以在眾多作品裏脫穎而出,創下六千八百萬港幣的成交價格呢?其實,這便是藝術品背後的藝術家價值。
由此也可以說明,我們在收購字畫、收購古董時的評估,並非隨意為之,而是需要多維度衡量作品本身、創作者的生平、作品與創作者的鏈接等;除此之外,因爲臺灣的氣候相當潮溼,不管是油畫還是傳統紙類的藝術品都不宜保存,收購字畫時我們還需要考慮作品的狀況。在30年的工作經歷中,我們經常遇到作品因為過度受潮而導致褪色,甚至已經質變,碎裂。
每次遇見此情此景,總是讓人心痛。因此多年來我們都是抱持著使命感,希望能為這些藝術品服務,也希望這些作品在我們的努力下,得到應有的保存和延續。在我們鑑別的過程中,我們會將如何讓作品更好的流傳,作爲所有參考與評估的重要基礎。
評估字畫、藝術品時,其實是需要濃厚的文化底蘊與足夠的專業知識做為背書的。一路走來,崇雅堂始終將「專業、負責」作為經營的信念,面對每一次委托、每一位選擇我們的客人,我們也必定謹慎、誠信以待。這些努力,正是期望每一件獨一無二的美好藝術作品,都能永續流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