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清之際書畫家的交流情形 濯足於溪澗 漫步在雲間
大家也許都聽過,明代是以八股文取士,當時的讀書人為砥礪文章,求取功名,因而尊師交友,結社成風,而以江浙一帶尤甚。畫面中的這一幅「濯足圖」,正好可以說明當時文士結社的往來關係。這一幅畫作,主要畫的是一人在溪邊,自在輕鬆的模樣,後面則附上幾位名士的詩文,大概也是想闡釋一下這令人嚮往的人生境界吧。
古人說:「振衣千仞崗,濯足萬里流」,說的其實並不是在上游之處洗腳、上風之處甩動衣服,「惠澤」下游和下風民眾的意思,而是要表達人生在世,不做則已,要做就要幹一番大事業,志向要遠大、眼光要廣的意思。
這件「濯足圖」,很明顯是許多人共寫共畫的一本冊頁,作者多署名「雲間社某某」、「華亭社某某」,看來令人好奇。原來,雲間社和華亭社都大有名堂。明代當時的「雲間詩派」,指的就是今天上海的松江,在清代時隸屬松江府,而「華亭派」則是以顧正誼為首。雲間詩派是明末清初三大詩派之一,與錢謙益為核心的虞山詩派、吳偉業為核心的婁東詩派鼎足而三。
前後七子 文藝氣息蔚然成風
冊頁中的署名者,包括王烈、王光承、金是瀛、何安世、董俞、宋存標等人,都是雲間詩派代表人物。雲間詩派的成就,標舉著是明代詩詞第三次重要的復古運動,他們的詩學理念以漢魏盛唐為圭臬,與前七子、後七子並稱「風雅三嬗」。清人彭孫遹曾說:「近人詩余,雲間獨盛。」清初詞壇深受雲間派的影響,西泠十子即繼承雲間派之余緒,皆出於陳子龍之門。
雲間社派的重要性為何呢?原來,雲間社與董其昌的關係密不可分,當元明清各朝陸續出現「雲間畫派」、「雲間書派」、書法上「館閣體」等文化現象,也培養出像趙孟頫、陶宗儀、楊維楨、董其昌、陳繼儒、沈度、張照等一大批文化名人,他們藉由相互之間的切磋,在章句與書畫上日益增進,也陶冶了時代氣氛,蔚然成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