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兆申──詩書畫印兼擅的文人風骨
享有「中國文人畫最後一筆」盛名的已故的水墨畫家江兆申,詩、書、畫、印的造詣均極高,他不但具備深厚的筆墨功夫,也以高尚的節操受到世人的敬重。江兆申自己曾經說:「人品即畫品,要畫格高必須人格高,高尚的品德揮灑於筆墨間,所流露出的境界,常常能使人涵詠不盡」,道盡他潔身自持的胸懷。
英雄惜英雄 畫藝與詩文獲溥心畬青睞
1925年出生的江兆申,是安徽歙縣人,自幼即出身書香世家,15歲時投身軍旅,在抗日戰爭風起雲湧的年代裡,立志報國。由於幼承庭訓,江兆申的詩、文、書、畫其實全是自修而成。1949年來台後,曾經在中學任教,刻苦勤學之餘,為了讓書畫技藝有所精進,曾經向溥心畬先生寫信毛遂自薦,希望能獲得指導。溥心畬看了江兆申的來信後,立即覆以「江君鑒,久游歸來,承君遠辱書問,觀君文藻翰墨,求之今世,真如星鳯。儒講授之餘,祇以丹青易米而已。讀君來詩,取徑至高,擇言至雅,倘有時來此,至願奉接談論」,不但願意傾囊相授,也給予江兆申極高的肯定,隔年正式收江兆申為弟子。
1965年江兆申進入故宮博物院「書畫處」任職,在此期間,他個人的興趣有了轉向,開始針對美術史進行全面性的研究,也專攻明代唐寅和吳門派的繪畫。曾任故宮院長的周功鑫說:「故宮這片天,是靠江先生撐起來的,當時若沒有江兆申,故宮就少了一個寶。」而除了書畫詩的涵養外,江兆申在故宮藝術史的研究上,也成為了典範!
講學中猝逝 書畫界痛失英才
在故宮書畫處處長一職退休後,江兆申的作品有了極大的飛躍,他晚期的風格走向大尺幅、色彩鮮明的山水畫,也展現他融貫諸家、靈動的創作風格。然而,畫藝正準備走向巔峰之際,江兆卻在1996年的瀋陽魯迅美術學院的講座中,因突發性心肌梗塞不幸病逝,令人惋惜。
多年前,江兆申遺孀章桂娜夫人為了讓大眾都能欣賞江兆申一生精彩的畫藝,慷慨捐贈110件江兆申繪畫、書法和篆刻作品給故宮,而故宮也在受贈後,推出「茮原翰墨:江兆申夫人章桂娜女士捐贈書畫篆刻展」,展出江兆申晚期風格成熟的作品,其中包括了江兆申重要作品《花蓮紀遊冊》,期望能讓社會大眾欣賞大師不凡的傑作與人文風骨。
江兆申曾在「靈漚類稿」(五言詩)中自述:「我心有所寄,下筆無今古,於古古亦今,生兒忽齊父,索劍莫刻舟,索音莫膠柱,我筆寫我心,我心隨所取,可念壽陵人,量足以適履。」顯示出他對書畫的熱愛與灑脫的才情。
臺靜農曾經題跋江兆申的書法,寫道:「椒原楷法直入信本(歐陽詢)之室,為余平生所僅見;行書則不衫不履,蕭散自然,令人意遠。」
啟功則說:「隸書容易寫得呆板,不容易寫得輕鬆,我看江兆申的大屏八件和其他的作品,卻能夠那樣灑脫,那樣輕鬆。他的行書、楷書也是非常的靈活,真是難得,沒有深厚的功力,是做不到的。」
王北岳在論及江兆申的印風時,曰:「江氏篆刻由漢印方挺一類入手,復留心皖浙兩宗,所作大印樸實雄健,更富倔強之貌,小印無論法宋元或古璽,皆娟秀如處子,大抵率然之作,均臻清醇雅健,款字灑落自然,有靜穆之趣,誠為近代一印家。」
由眾人對於江兆申的評價,我們於是可以對江兆申一生的藝術,給予如下的崇高評價:「先生鉅作,十分山水,十分詩,詩書畫印無一不絕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