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澄:慎獨草堂書畫裡 不負山靈不負君
2020年9月27日,在中秋即將來臨的微寒秋意裡,周澄老師「蒸雲洗石──八十回顧展」在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熱烈開幕了,來自藝術界、政商界的名人齊聚一堂,紛紛為大師的畫展致上祝福,見證了一代宗師多年來的交遊,以及日益爐火純青的繪畫功力。
藝術天份與生俱來 親炙大師風範
周澄大師英才早發,1954年13歲時即加入頭城「八六書畫會」,師從康灩泉學習國學詩文,也正式開始接觸書畫;1961年,天縱英才的周澄考入師範大學美術系,追隨江兆申浸淫書畫金石及詩詞章句,並於1963年正式成為江兆申「靈漚館」弟子,爾後又成為王壯為「玉照山房」高徒。
詩書畫印兼備 成長之路永不停歇
這次在國父紀念館中山畫廊舉辦的畫展,可以看出大師一生繪畫的軌跡。談起畫展的舉辦,周澄以明代畫家李日華「竹嬾畫論」中「作畫如蒸雲,度空觸石,一任渺彌遮露晦明,不可預定,要不失天成之致,乃為合作。學書如洗石,盪盡浮沙濁土,則靈竅自呈,秀色自現。二者於當境時卓豎真宰,於擇用時深加觀力,方有入路耳」為畫展命名「蒸雲洗石」,特別精選各階段的書畫與篆刻傑作,並展出平時日課、速寫、詩文、筆記和藝文師友間談文論藝的尺牘信札逾200組件,呈現了周澄大師超過一甲子的繪畫人生中,對於書畫金石與國學詩詞永不停歇的癡迷追尋與實踐力行。
行萬里路 畫萬里山川風貌
周澄,字蓴波,1941年生於宜蘭羅東,年輕時即在茶壇嶄露頭角。齋名「慎獨草堂」、「小雪樓」、「鏡秋書屋」、「居山堂」,可見大師立身處事的執著。大師的藝術學養嚴謹,思維脈絡清晰,一直以來對於傳統筆墨技法的兼容並蓄,及詩書畫印結合的文人畫精髓皆有領悟,觀其畫之境界,可得「借古開今、脫古出新」的印象。大師一方面承繼傳統,又蘊含時代氣息,在行萬里路的遍遊名山大川過程中,不斷躬身實踐藝術的真諦,因此得以創作出無數淋漓盡致的壯觀風景。
創作之餘,周澄獻身美術教育,桃李滿天下,曾先後任教實踐大學、台灣師範大學、台灣藝術大學、台北藝術大學等校。作品除曾在國內展出,並多次於國外展覽,縱覽大師人生,共榮獲吳三連文藝創作獎、中興文藝創作獎、中山文藝創作獎、國立歷史博物館金質藝術獎章等殊榮,尤其令人佩服與敬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