劉啟祥 臺灣知名前輩油畫家 畫作與畫風備受肯定
油畫的特色,是以油為媒介,將顏料與油份混合,轉置於基底材料上。當油份揮發或硬化後,顏料便附著於基底材料,達到表意傳情的特色。藝術史上,油畫一直是繪畫表現的主流,深受各階層人士的喜愛。時至今日,其魅力愈演愈盛。而今天,我們就要特別介紹一位以油畫為主要創作方式的臺灣畫家──劉啟祥。
劉啟祥(1910-1998)是臺灣知名的前輩畫家,也是臺灣最早到法國學習繪畫的留學生之一。出生於臺南縣柳營的他,分別在1920年代前往日本留學、1930年代到法國學習美術。1940年學成回到臺灣後,他開始專事創作,並曾以傑出的畫作多次參加於日本舉辦的美術展覽。
將門之後 家族曾為臺南望族
原籍漳州平和的劉啟祥,在家世上有特別的來歷。劉啟祥的十二世祖「茂燕」公,曾為鄭成功參軍,在「金陵」之役時不幸戰死,等到鄭成功定東都,為了憐惜幼孤,遂招其妻與子一同來臺,因此當時的劉氏曾為臺南的望族。
1932年,劉啟祥與楊三郎一起赴法國進修藝術,當時即遍訪羅浮宮及其它博物館,體會到西洋繪畫的精妙之處,由於他努力作畫,也開始臨摹多幅19世紀末期的人物畫及風景畫名作,使得繪畫技巧大為進步。劉啟祥1933年的知名作品《紅衣少女》曾入選巴黎秋季沙龍。二戰後返臺的劉啟祥,集資創立了「高雄美術研究會」、「臺灣南部美術協會」等團體。
各式題材均得心應手 以畫筆勾勒純粹之美學
劉啟祥的畫作特色,就是無論是處理何種題材,例如風景、人物、花卉等,從來不追求表面的華麗美觀,只潛心追求含蓄的內在美感。他的畫風,筆觸上寬大開朗,色調則以淡雅清爽為主。學者普遍認為,他的風格近似法國的繪畫風格,並且在作品上沈澱出純粹而優雅的美學。
劉啟祥從1950年代開始,常喜歡創作與山有關的寫生作品,他採取定點、多次創作的方式,一定要等到找出心中最滿意的構圖與色彩,才會將畫作完成。他的風景油畫,包括從高雄家中附近平日熟悉的小坪頂、馬頭山、甲仙到阿里山、玉山、中央山脈,幾乎都曾出現過。1970年代,他開始創作太魯閣峽谷系列,可以說是劉啟祥山脈作品的顛峰時期。他運用一生以來最擅長的繪畫語言,將山脈與大自然的肌理與色調變化,細膩地勾勒出來,刻畫出作品的美感與深度。
1998年劉啟祥過世後,其原先居住的和洋風格故居,臺南市政府補助經費後,開始進行整修,現今,一般民眾也有機會走入這座曾經興盛的大宅院,體會畫家埋首創作時的心情。